来源:3月4日 人民网房产
3月4日,风和日丽,天青云淡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国贸某写字楼三十层的办公楼里,与包括人民网在内的一众媒体对两会发表看法和建议,并就泰禾集团的发展路径细做剖析。
以下是人民网记者为读者梳理黄其森在媒体见面会上的发言观点,帮助理解泰禾近几年的路径问题。
关于房地产的“三个建议”
建议北京总价1000万以上住宅建议取消限购
有人建议在北京取消单价5万以上的商品房的限购,给“北上广深”的限购政策松松土。这有道理,但不如以总价为标准。总价1000万以上,是个门槛,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,这几年北京每年顶多消化两三千套,无伤大雅。放开这类住宅限购,去行政化,可以活跃市场,增加税收。
建议自住型商品房可适时退出
北京自住型商品房的推出,旨在解决夹心层的住宅问题,平抑整体房价,目前来看达到了预期效果。随着房价走缓,自住型商品房政策价格优势正在不断减弱。调控不能僵化,要动态调控,适度调控,适时调控。稳定住宅消费,到了必须考虑自住型商品房退出的时候了。
建议商品房配建保障房异地建设或竞拍专项资金
同一地块,含配建房,两者房价天差地别,客户天差地别,服务需求天差地别,硬是挤在一块,谁都不太舒服,也容易造成社区品质降低。我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,不反对更优质的地块,只要政府能划出地来,专项建设。也不妨在拍卖环节,达到土地价格设限时,竞拍配建保障房的专项资金,政府收集,专款专用,对外公开。
关于泰禾发展的“三不”
深耕国内市场不出海
泰禾集团至少在未来两三年时间内,也不会选择出海。泰禾之所以不出海,是因为在海外很难找到向国内这样庞大的房地产市场,真正出海的房企,其主流市场仍然是在国内。泰禾的策略就是深耕市场。
战略布局不去三四线城市
前两年,泰禾在战略和布局上,除了在福建以外,就是只进入到北京、上海两个一线城市。当时房地产市场这么好、机会这么多,泰禾为什么坚持守住福建、北京和上海,而不向三、四线城市拓展?当时就是感觉到三、四线城市太多,土地供应量太大,特别是这些城市的人口也是净流出的,因此库存和去化的压力非常大。
延伸地产上下游产业不玩足球
我自己本身从大学开始就是一个足球爱好者,2002年还专门去到韩国看过世界杯,但是说实在的,这些年中国足球还是让人有些失望。
泰禾目前的规模和体量仍然偏小,容量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,所以泰禾希望继续在房地产业务上做好、做扎实。泰禾的产业链拓展仍然是围绕房地产行业展开,寻求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的打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