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News

22

2019.03

— 分享 —
品院│春日归来院先知
浏览::2019.03.22时间::2019.03.22

如果要从一年四季里挑出一个最受中国人喜爱的季节,非春莫属。“四季如春”是对一个地方宜居的最高赞誉,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天不仅是农耕之始,也是一年时序的起点,生命苏醒的时节,引发无尽美好遐想。


春天可看花,“出门俱是看花人”,“无人不道看花回”;可山居,“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”;可观动物百态,“泥融飞燕子,沙暖睡鸳鸯”;可听春雨,“好伴闲身春雨里,一川烟雨落梨花”;可欢宴,“春日宴,绿酒一杯歌一遍”;可得田园之乐,“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”;更可享受最美好的院居生活,“今日快情春睡足,卧听檐鸟语多时”。


天地万物因为春天的回归,消融流动起来,变化的迹象首先从人们栖居之处显现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《早春》中详细描绘道:“雪消冰又释,景和风复暄。满庭田地湿,荠叶生墙根。”冰雪融化,春风微暖,院土滋润,植物萌芽,生命蠢蠢欲动,一切都值得期待。


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可以说,春日归来院先知。在中国传统的居住体验里,一方小院自成一方天地,不管院落范围大小,围合起来,自然与世间的一切相通无碍,小院就是天地的一扇窗。春天的脚步先踏在院子的庭园中,春天的声音透过檐角纱窗,春天的气息唤醒院子内的一切生命。


这样的体验,如今仍在泰禾院子内延续。在泰禾院子,我们可以如同古人一样,享受饱满的春天:春睡足——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;春意浓——渐暖宜闲步,初晴爱小园;春色满——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;春霄美——春宵一刻值千金,花有清香月有阴。行住坐卧,都能够随时随地感受春的气息,每个自在细节之中,都透出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。


春眠


门外落花流水。日暖杜鹃声碎。蕃马小屏风,一枕画堂春睡。如醉。如醉。正是困人天气。

——宋·谢逸《如梦令》

      

这是一个令人困乏的春日,屋外落花流水,鸟鸣声声,在如画的院内住所,春睡慵懒,如醉一般。栖居在诗意里,卧睡在诗意里,这就是院子里的春睡。

睡觉,一向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等大事。医书《十问》中说:“一昔不卧,百日不复。”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,在讲求与自然节奏和谐一致的传统文化中,睡眠是养生的重要手段。

春天的美好首先体现在睡眠的安逸上。没有了冬天的刺骨之冷,朝阳也更早地照进院里,不冷不热,日长合宜,正是卧眠的上佳时节。深宅大院里,不用担忧车马杂音的喧闹,耳畔只有自然的声音,能够唤醒这缱绻春睡的,或为孟浩然一样的“处处闻啼鸟”,或为白居易的“舍上晨鸠鸣”,或为张时彻的“黄骊唤起春睡”。


古人对于春睡的喜爱程度之甚,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窥见。笔者粗略统计,唐宋时期,以“春睡”、“春眠”直接入诗的诗作就有三四百首,其中三四十首直言“春睡足”,白居易、陆游、苏轼、韩元吉、王安石等等名家都有作品。一个“足”字,看似简单,实则不易。

 

今人多向往睡到自然醒,但总为杂务牵绊而无法实现,即使无事,也往往因为住在拥挤的水泥高楼里,被外界的喧闹不堪所惊扰,春夏秋冬恐怕都难以“睡足”。在院子里的春睡,自然成了令人羡慕的“奢侈品”。

 

孟浩然的《春晓》一诗家喻户晓,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”短短二十字,春眠的意趣呼之欲出。白居易所作的《春日闲居》中,更将春眠与院落居住环境的关系说得更透彻:“陶云爱吾庐,吾亦爱吾屋。屋中有琴书,聊以慰幽独。是时三月半,花落庭芜绿。舍上晨鸠鸣,窗间春睡足。睡足起闲坐,景晏方栉沐。”

 

白居易爱他所住的院子,屋中有琴有书,雅致十分,也幽深寂静,春天时,睡足之后,起来闲坐一会儿,再行洗漱。要得这样美妙的春眠,必要住在院子里才可以实现。不仅睡时因为闲适而得更大的满足,醒来之后,闲暇之心依然能够延续,这样才是真正安逸的生活方式。

 

隐居西湖孤山、人称“梅妻鹤子”的宋代著名诗人林逋在《小隐》一诗中写道:“门径独萧然,山林屋舍边。水风清晚钓,花日重春眠。苒苒苔衣滑,磷磷石子圆。人寰诸洞府,应合署閒仙。”整个院子有“萧然”的感觉,水、风、花、日,都是春睡的美好陪伴,青苔石子自然装饰,这样的人间住处,其实堪与仙人洞府相媲美了。

 

“池草不成梦,春眠听雨声”,“日高春睡,唤起懒装束。年年落花时候,惯得娇眠足”,“庭院日长春睡足,幽兰花底读离骚”,“花落后庭春睡美,呢喃燕子要开帘”……类似的春睡,如今已同院子一样,成为时代的稀缺品。

 

春意


芍药酴醿满院春。门前杨柳媚晴曛。重帘双燕语沈沈。

花映绿娇初日嫩,叶栖红小晚烟昏。轻雷不觉送微阴。

——宋·韩淲《浣溪沙》


睡足起来之后,就该赏美妙的春天院景了。


一边是极尽幽静,所以能得充足美好的春睡;另一边,则是春天在院子里肆意生长,成为一个生机勃勃、景致无限的如诗如画小天地。如同韩淲在这首词里写的,“芍药酴醾满园春”,在围合的院子里,春天的气息似乎也被围合在内,无处不在,满院满庭满园。


院中有芍药、荼蘼等,百花与嫩绿的叶芽相映成趣,满足眼;百花的香气加上门前杨柳的如烟熏气,满足鼻;重重帘幕之间,双飞的燕子呢喃轻语,满足耳。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,人的所有感官似乎都跟随春日的回归而翻醒过来,饱了福。


春天院子热闹非凡。宋朝诗人宋祁因为一句“绿杨烟外晓寒轻,红杏枝头春意闹”,被誉为红杏尚书。一个“闹”字将春意的盛放描绘得淋漓尽致。尤其在居住的院子里,热闹的春意更是被凝练浓缩其中,闹得令人“如醉,如醉”。


“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”,水中叶底生机盎然,点滴透露出春意喜人,所以“笑从双脸生”;“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”,蜂飞蝶舞,春天院里倍增无限活力,住在院中的人,也会随着生命的动态,雀跃起来;“春宵一刻值千金,花有清香月有阴。歌管楼台声细细,秋千院落夜沉沉。”春天夜里,都舍不得光阴流逝,歌舞不息,希望美好的春光能够永恒地持续下去。


春意如此喧闹,如此充足,以至于院子有时都承载不住,溢了出去。“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。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叶绍翁与宋祁相似,因为一句诗留名千古。春色在园中实在太丰富了,院子都关不住它,最后化为一枝红杏,伸过墙来绽放。


从院外看到墙头一枝红杏,就可以猜想院内春色有多美好,这也是中国造园和筑居艺术的巧妙之处。隔与不隔,什么时候隔,怎么隔,如何在隔的同时又有内外相通、天人合一的妙用,都是主持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。因此,虽然墙内不一定春色满园,但那一枝红杏无疑为整个院子的春意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。


在春天的院子里,人的状态是什么样的?自然是随着春天的节奏,内心随着春意萌动而产生向上的力量,行为随着满眼春景自然发生。白天,“行到中庭数花朵,蜻蜓飞上玉搔头”,夜间,“客散酒醒深夜后,更持红烛赏残花”。本来在冬天归于沉寂的心,在春天院子里被激活,欢喜忧愁随之释放出来。

 

欢喜时,“渐暖宜闲步,初晴爱小园”,“地润东风暖,闲行踏草芽。呼童遣移竹,留客伴尝茶”,“寻芳弄水坐,尽日心熙熙”,“熙”有光明、和悦、兴盛、嬉戏等多重意思,不论用哪一种解释,都足以感受到诗人在春天院居时的无上欢乐。

 

有心事时,眼见院中春景,生出无限不舍的心情,越美好越担心失去,从而演化出数不清的留春、伤春诗词,更有别样美好。

 

杨柳丝丝弄轻柔,烟缕织成愁。海棠未雨,梨花先雪,一半春休。

而今往事难重省,归梦绕秦楼。相思只在,丁香枝上,豆蔻梢头。

——宋·王雱《眼儿媚·杨柳丝丝弄轻柔》


王雱这首词中上下阕的后半部分堪称一绝,把幽幽春思化为院中春景,写的是意绪,看得如画一般。海棠、梨花、丁香、豆蔻,种种美好的春花,成为传达诗人难言心绪的寄托。如若不是生活在院子中,又岂能有如此美好而又细腻的情感抒发方式。

 

白居易在春天修葺新居时说:“况兹是我宅,葺艺固其宜。平旦领仆使,乘春亲指挥。移花夹暖室,徙竹覆寒池。池水变绿色,池芳动清辉。”可见院子对于春天的重要性。


其实,如今,春天到来时,人们仍会更敏感地表露欢喜忧愁,只不过,离开了先人的院子生活,表露有时显得无所适从,只有在泰禾院子之类的新中式院落里还能实现一二。


信息披露 · 联络泰禾 ·
关注泰禾
版权所有 泰禾集团 Copyright © 2025 Tahoe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.
闽ICP备05005533号-2 网站建设:海西天成
x微信公众号抖音号
微信公众号
抖音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