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剧,又称“福州戏”、“榕腔”、“闽腔”,是现存的、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、念白的戏曲剧种,它兴起于清末,沉浮400余年。2006年5月20日,由福州闽剧院申报的“福州闽剧”,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悠悠岁月酿就的福州戏曲精粹,终于得以重开芳蕊。
作为地方戏,当锣鼓铿锵将一位位扮相精致的演员送上舞台,一幕幕由福州历史与风土人情绘就的画卷便展开在观众面前。它是鲜活的,是流淌在每一位闽剧传承人血液里的匠人精神。
沉浮400年,翩然榕城韵。本周末(6月24-25日),泰禾福州院子邀您一起,作一支发簪,绘一张脸谱,细品福州“市粹”——闽剧,观闻榕腔里的百年声色。
林颖,国家一级演员,亦是福州闽剧院副院长和福州闽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从小成长在曲艺世家的她,在选择学戏时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。
因为闽剧演员在那个年代里,是所谓前途不甚光明的一项职业。“很多人会觉得戏曲太古老了,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,或者觉得它节奏很慢、太博大精深,因而不愿意看。”不仅仅是林颖,这也是很多闽剧演员们心头的忧愁。
“学戏的路途异常艰辛,带伤上阵是司空见惯的事。但从小的耳濡目染,让我深深痴迷于闽剧的优美独特。”这也是每一位闽剧传承人背后的心情:虽然辛苦、压力大,但依然虔诚、深爱,也依然坚定不移。
正是闽剧传承人的这种坚定不移,让闽剧这项福州文化精粹得以传播,并走入人们的视野,重新绽放它独蕴的大美芳华。
也正是戏曲艺术家们的高尚艺德,才使得闽剧代代传承并流传至今,成为福州文化一张显赫的名片。它高昂激越,朴实粗犷,也有百转千回的唱腔,戏里戏外都透着福州人的百年故事。
闽剧传承人的匠心坚守,正如泰禾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初心:挖掘福州本土传统文化,让那些在岁月中逐渐被人们淡忘的的精致文化,得以重新在世人面前一展芳华。
泰禾福州院子实景图
泰禾福州院子,承中式传统神韵,接帝师之乡灵气,引源脉温泉入户,让中华文化唱响榕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