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用具,使用历史已逾千年,传说中伞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,模仿亭子的结构,收拢如棍,张开如盖。最开始用兽皮或布料制作,直到汉代出现纸张,便渐渐形成了油纸伞。
如今,受到现代工艺的冲击,机械化生产的金属骨架布伞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油纸伞,年轻人不愿从事工艺讲究繁琐的油纸伞行业,曾经风靡一时的油纸伞如今几乎到了消失的边缘。
6月10日与11日,来泰禾福州院子,福州油纸伞匠心传承人严磊与您一同品鉴油纸伞的魅力,感受这项即将失传的民间工艺。
85后的“理工男”严磊,最开始接触油纸伞的制作纯属意外,“大学毕业的时候朋友听说福州油纸伞很有名,希望帮他带几把。”当时的严磊几乎跑遍了整个福州,却只能见到做工普通甚至是机器制作的油纸伞。于是他萌发了自己学做油纸伞的念头。
如今,严磊也许是福州唯一一个能够独立完成油纸伞所有工序的匠人了。凭着年轻人的创造力,严磊为油纸伞做了许多创新:淡化桐油的异味,改制成油纸伞灯,让油纸伞进入家居生活。同时提供免费课程,让更多人体验油纸伞制作,了解福州纸伞文化。
作为福州油纸伞的非遗传承人,严磊希望大家不要把油纸伞当作难以传承的艺术而“束之高阁”,这样的油纸伞是缺乏生命力的。“我要让更多人知道,油纸伞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,以后下雨了,大家都能想起、用到我们的油纸伞。”
秉承泰禾“文化筑居中国”理念,6月10日至11日,严磊将现身福州院子,现场演绎油纸伞制作,并盛邀泰禾业主品鉴。
“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,感知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序,体会匠心倾注的精神气质,这本身就是院子之于福州、之于中国的意义——探寻、挖掘、弘扬属于国人的“大美”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