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扇子,可谓家喻户晓,其中最有名、最具中国心的,就是折扇。折扇,初名腰扇,古代的别称为“摇风”、“凉友”,一把质量上乘,做工考究的上好折扇,如一枚美玉、亦如一支好笔或一方好墨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可谓是名门望族、书香子弟、士族大夫们的标配。
绵延千年,开合之间藏真意
关于折扇的起源,说法不一,有人说它起源于汉代,也有人说它来自东晋,还有人说,它源于南齐。不论说法为何,它的美都毋庸置疑。
一把折扇,一开一合之间,都藏着绵延千年的传世匠心。一把有着浓郁中国风的折扇,常以竹木或象牙等为骨,以韧纸、真丝或绫绢为面,传统的士大夫们,则更崇尚简单的竹木风骨。
明代文人沈徳符的《野获编》就曾经记载:“吴中折扇,凡紫檀、象牙、乌木者,俱目为俗制,惟以棕竹、毛竹为之者,称‘怀袖雅物’。”而要制作一把折扇,其工艺更是需要出神入化,糊面、折面、上色、整殂、砂磨、整理,经过多道匠心研磨,方能成就独一无二、不可复制的传世佳作。
墨相随,点滴成就精雅扇作
匠心独具的折扇,本就令人倾心仰慕,但对真正的文人雅士、士族大夫而言,一把折扇更需要文化底蕴、笔墨书画的点睛,经名家题诗作画后的折扇更是身价百倍。
在将折扇文化发扬光大的明代,宫廷定制折扇,往往一面由待诏学士书写端楷、提上诗词雅句,另一面,则由顶尖画师绘上精细画作,这种扇子,在古人的眼里重金难得。
清代,这种在折扇上提笔作画的风气更甚,清代文人曾记“制一扇,所费数金,而人必数扇,且辗转丐求名手书画,以相夸耀”,一把名人题字的扇子,在当时,俨然成了文人社交的纽带。
由于扇面的形态有异,高低不平,材质不同,所以,在折扇上题字作画并非易事,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、唐寅的枯木寒鸦扇、沈周的秋林独步扇,清代恽寿平的菊花扇、王武的梧禽紫蔽扇,无不是传世佳珍。
现代,笔墨相随的折扇,集实用、工艺与艺术于一体,或以山水见雅致,或以人文博趣意,更兼具了一种收藏价值,有着长远的升值空间。
院落盛放,匠心巡礼共品扇韵
书画折扇,虽不及卷轴字画的博大精深,但却有着更为深远浓厚的文人匠心。而这份“一心向扇”的坚守,与始终秉持匠心的泰禾福州院子不谋而合,传承“以文化筑居中国”的开发理念,二十余载潜心深耕,仅为雕琢院落典范。
泰禾福州院子,承袭福州“三坊七巷”规划形制,匠造四坊十八巷院落格局,以中国古典园林的笔法造诣,融入中国皇家园林中轴布局、前宫后院、一水三山的营造精髓,师法自然,步移景异,成就充满韵味的园林空间。
升级巨著,更具匠心,营造前所未有的极致人居。本周六,泰禾福州院子邀约国学书画大师现场为君提笔挥毫,定制专属扇面,尽享荣归名门之礼。
泰禾福州院子聚英坊类独栋样板房盛世启幕
院盛开,迎君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