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News

11

2017.03

— 分享 —
承7000年建筑工艺,福州泰禾金府大院匠心演绎中国美
浏览::2017.03.11时间::2017.03.11
  1983年,国务院公布河姆渡遗址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这里发掘发现了大量榫卯木构件。这些木构件表明在7000多年前已使用了牢固先进的榫卯技术,奠定了中国传统木作技术的坚定基础。

  7000年后,福州东二环繁华之地,泰禾金府大院园林示范区盛世启封,大美呈现山院、竹苑、水园、沧浪濯缨四景,园中一山一水,布局有方;一花一木,情境相生;一亭一阁,皆巧施榫卯之法,古老建筑艺术再现福州,泰禾金府大院以匠心演绎千年中国美。


媲美国粹

比汉字更早的民族符号


  榫卯是藏在木头里的灵魂,堪称媲美京剧的中国国粹。不用一钉,就可以呈现鬼斧神工的建筑,单凭一榫一卯,便可使建筑历经千年而不朽。榫卯结构历史悠久,甚至早于汉字历史。起源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,始于春秋战国时期,盛于宋,明清时达到巅峰,自成体系,源远流长。

  古代木构建筑经历多次地震仍能安然无恙便是榫卯的功劳,中国有很多采用榫卯结构建造而历经百年不倒的建筑传奇,如北京的紫禁城、天坛祈年殿、山西的悬空寺等,让后世得以目睹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建筑艺术。


巧夺天工

金府大院榫卯筑亭榭


  榫卯结构,是中国古建筑中主要的构造方式,也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。榫卯工艺不仅外形精致唯美,且实用性极强,遵循力学原理,起承转折活灵活现,拆卸组装不伤器物。一阴一阳中,一盈一亏间,饱含中国古人智慧。

  泰禾金府大院传承中国国粹,以榫卯结构营造亭榭建筑,根据木材的密度、硬度、纹理、弹性等自然形态,或砍或锯,或刨或凿;结合木材的长度、宽度与厚度,细细琢磨,认真研究,遵循一定原则,以避免因天气问题、木材伸缩引起的松动或走形,做到上下、左右、粗细、斜直连接合理,面面俱到。


独具匠心

斗拱结构巧筑沧浪亭


  榫卯构架中最精密、最繁复、最能给人艺术美感的部分,就是玲珑奇巧、独具匠心的斗拱。虽内敛不张扬,却是一座建筑中耀眼夺目之所在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作为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的范例,斗拱才成为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。而在泰禾金府大院园林示范区内,具有浓厚中国气韵的“沧浪亭”,就是采用斗拱结构。飞檐斗拱于柱上、檐下,承载梁重,挑出屋檐,层层叠加,秩序井然。繁复如莲花般凌空绽放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,感受到一种穿越古今的悸动。 
  细考中国古建,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屹立千年,皆因榫卯结构坚不可摧。泰禾金府大院,一院一景,毕见气度;一榫一卯,毕见匠心。现中式大美园林示范区已全球启封,敬待八闽成功人士品鉴。

信息披露 · 联络泰禾 ·
关注泰禾
版权所有 泰禾集团 Copyright © 2025 Tahoe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.
闽ICP备05005533号-2 网站建设:海西天成
x微信公众号抖音号
微信公众号
抖音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