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石狮人来说,老街与石狮人的生活息息相关,走在老街上,两边的老店记载着老石狮悠闲的午后。逛完老九街,看遍十一巷,石狮一座“慢城”的声色,就全在这大街小巷之间体会了。
老石狮人都知道,传说当年凤里庵旁有尊石狮,颇具灵气,商贾以之指向路标,闻名遐迩,石狮地名便由此而来。因此在老街上,集市繁荣,商贾辈出,素有“有街无处不经商,铺天盖地万式装”的美誉。
漫步在纵横交错、充满浓郁历史气息的石狮老街和小巷中,食什店、糖品店、裁缝店、服装店、佛具店、剪头店、花卉店、医药店、五金店,及至卖鱼卖肉、卖烟卖酒、卖糕卖果,还有床上用品、针头线尾等等,可谓商品繁多,琳琅满目。旧街从早到晚,人来人往,川流不息,用摩肩接踵来形容老街区的繁荣与拥挤,再适当不过了。
走进有着400年历史的老街,提着满满的吃食,传承几百年的味道,有些许令人恍惚。比起日复一日把豆浆油条当做早餐的老北京人,老石狮人的日常可就幸福多了,石狮老街将石狮所有的美食聚集在一起,肉粽、虾圆、牛肉羹、牛肉面、花生仁汤、碗糕、甜果、包子、油条、面线糊、海蛎煎等小吃美味,唤醒每一个老石狮人的味蕾。
再次踏上老街,不经意间的一个转身,便是又一条小巷子或三五人家,使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根系里,神秘而悠远。只是神秘也罢,不平凡也罢,所有老街的人们对于石狮精神的历史传承看的比什么还重。乐观、向上、爱拼、和善,过眼之处,皆是如此。正如他们所说,有老街人的地方,就有老街精神。
作为石狮商业文化的发源地,老街不仅是石狮人文生活的珍贵影像胶片,更是城市沧桑演变的真实缩影。老街的一宅一巷、一砖一瓦,都是一段回忆和故事;老街上的一草一木、老街人的一言一笑,都讲述着老石狮的根。正因如此,老街保留了许多反映城市历史发展片断的场所与建筑,这些都是城市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。
老街的建筑以两层楼房为多,水泥、木板结构,“五脚架”二楼出拱临窗,立面粗细线条凸现,形成花边。三楼顶弯形的小牌面,有的镶嵌着“龙凤朝牡丹”,两旁花纹图案,水泥柱形栏杆。个别楼顶还建有圆柱小凉亭,一派欧式风格。
然而,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,这些老街,经岁月侵蚀,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了。众多历史建筑的状况告急、配套设施的老化、传统老字号的零落退化、低端简陋的小门面小作坊……
昔日,国营商店企业耸立,承载石狮唯一菜市场的城隍街,在交通工具发达的今天,6尺宽的它早已满足不了商业需求,商圈纷纷外移,在石狮市中心不可复制的核心地段,这条百余米长的历史老街,却日益退变成被城市遗忘的角落。
历史难有永不变更的传承,曾经的尊贵辉煌虽已随风而逝。但是,人的生活肯定需要世代传承的情感习俗与场所记忆。现如今,在石狮同样不可复制的地段里,石狮泰禾广场以45万平大体量综合体的身份,将承担起石狮商业繁荣、人居建设、文化传承的历史重责,这是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共鸣,亦是所有石狮市民的深切呼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