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News

05

2016.09

— 分享 —
当年每个福州人都知道的名校,你听说过吗?
浏览::2016.09.05时间::2016.09.05

    盼望着,盼望着,漫(duan)长(zan)的暑假过后,我们又开学啦!在福州螺洲古镇的千年孔庙里,莘莘学子又聚首一堂,上香祈愿,承袭着行拜师礼的传统。福州自古有着“重学”的风尚,学霸更是层出不穷,那么当初福州的学霸们都是在哪里上课呢?

庙宇里走出的学堂

  魏晋南北朝时期,福州太守阮弥之就已经开始兴办学校,做到“家有诗书,市无斗嚣”,这是福州最早的学堂,福州的教育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,学霸们的光辉史也从这里开篇。

  福州的文庙曾扮演府学课堂的角色

  唐代“府学”是福州当时的官方教育机构之一,学者朱熹就曾这样赞赏过福州的府学,“福州府学于东南为最盛,弟子员常数百人”,唐大历八年观察使李椅将州儒学移建于此,于是有了延续至今的福州文庙,后闽王王审知又置四门学,慕名而来的英秀子弟更是络绎不绝。

文庙学堂里的书声琅琅

  宋代学堂更是盛极一时,南宋理学家朱熹更是对福州学堂盛赞有佳,“福州府学在东南最盛,弟子员常数百人”,那时候福州城一派景象皆是,“城里人家半读书,学校未尝虚里巷”。
朱熹游学福州时创建的东野竹林书院

  这样的重儒崇文下自然学霸当道,盛世间走出了文状元8名、武状元6名、进士2247名的斐然成绩,有过一县七里三状元的千古佳话,还有不可复制的包揽科举前三甲的奇迹。

他们是近代学堂的先行者

  清代的福州更是出现了两所“一级达标校”,声震天下。帝师陈宝琛曾任凤池书院校长,凤池书院原名圣功书院,是福州一中的前身,后为全闽大学堂所取代,不久又改为福建省高等学堂,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就出自这里,帝师陈宝琛也曾担任过校长一职。

  与正谊书院合璧为福建省高等学堂后,早期的课程就涵盖了数理化、史地政近十四门课,英语和体操课还聘请了老外来教授,想必当时开学前夕,众多学子也像现在一样一万个不愿意吧。

当时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旧居

千古文风贯古今

  闽地多才子,尤是明清以来,福州三坊七巷与螺洲人杰辈出,代表着学风兴盛文礼风雅的螺洲孔庙伫立千年,注视着福州这片千年文脉之地上,风云变幻的历史和络绎走出的名士贤人,至今每逢大考父母们都会来此,上香祈福子女金榜题名。
  仅是明清时期螺洲境内吴、陈、林三姓不足千户人家,却出了状元1人、进士27人、举人108人、武举11人。

帝师陈宝琛的书香门第陈氏五楼

  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螺洲将以历史文化名镇的姿态屹立于世,而螺洲古镇旁一座泰禾福州院子,承载了自古礼乐之邦的文风,在深深庭院的家弦户诵中传承着螺洲“帝师之乡”的美名。

信息披露 · 联络泰禾 ·
关注泰禾
版权所有 泰禾集团 Copyright © 2025 Tahoe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.
闽ICP备05005533号-2 网站建设:海西天成
x微信公众号抖音号
微信公众号
抖音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