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4日,当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福州一中200年校诞典礼上,宣布出资3亿元建设福州一中泰禾书院时,这位福州一中杰出校友的善举,不仅仅是为母校带来了一座现代化的分校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福州书院文化复兴的一次盛举。
如今的福州正谊书院
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福州,曾遍布大小书院,是东南沿海文化昌盛之地,曾在福州办学的福建先贤、一代大儒朱熹,还曾为福州城西门大书“海滨邹鲁”四个大字,挂在城楼上。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介绍,福建书院多达60所,其中,福州因是八闽首府、文化精英荟萃之地,所以儒学最为发达,书院多达20多所。朱熹称:“福州之学,在东南为最盛。”
由于教育盛况空前,特别是书院、官学发展,加上各种选举抡才的科目繁多,读书以求仕进者甚众。因此,“福建出秀才”被列为当时“天下第一”的社会奇观。宋代福州人由进士及第而入仕途者比比皆是。
而在众多的福州书院中,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当属清代最为著名的鳌峰、凤池、正谊和致用四大书院。而这其中的凤池和正谊书院,正是福州一中的前身。
老照片中的凤池书院文昌阁门楼
凤池书院创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(公元1817)距今有200年历史,凤池书院原名“圣功书院”,书院有讲堂十二间,学舍三十余间,曾涌现出如赵在田、魏敬中、维新志士曾宗彦等一大批名师。
而正谊书院,前身名为“正谊书局”,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(1866)所创立。后来地方绅士杨庆琛、沈葆桢联函镇闽将军英桂,请求改书局为书院,这才正式有了正谊书院。书院也培育出不少人才,如叶大焯、陈宝琛、林纾、陈衍、吴增棋等。
全闽大学堂旧照
科举废止后,凤池书院与正谊书院合并,改为全闽大学堂,首任山长叶在琦。1903年改名福建高等学堂,先后继任的有校长包括陈宝琛、林炳章、陈培辊、王修等一大批名士。自1915年起改名福建省立第一中学,后又数易校名,1951年8月定现名“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”至今 。
传统书院的开放精神,表现在开门办学、有教无类;体现在实行“讲会”制度;体现在提倡自由讲学、游学等。自从传统书院在明代始走出国门,传到东亚、东南亚甚至部分欧美地区后,一些香港、台湾地区的书院也开始走入环球视野。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,书院的开放精神实际上已经扩大成为了世界精神。
福州一中•泰禾书院效果图
而泰禾在今天提出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书院,除了为福州一中这座百年名校再造一座分校外,更多的一份意义是去传承书院文化的开放发展的精神,传承中国传统文化。而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,正是泰禾一直视为己任的,从建筑到教育文化,泰禾一直在践行。
(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公开资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