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News

26

2017.04

— 分享 —
“泰禾杯·海峡两岸好文章”赏析丨五年级学生作得一手好文章
浏览::2017.04.26时间::2017.04.26
  由福州日报、福州市教育局、(台湾)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,泰禾集团独家冠名的第三届“泰禾杯•海峡两岸好文章”中小学生作文征集活动吸引了两岸近20万名学子参与,经过评委的层层筛选,评出1207篇“好文章”。福州市共有1031篇文章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和优秀奖。这些奖项中,小学组693篇,其中一等奖12篇、二等奖39篇、三等奖97篇;初中组239篇,其中一等奖3篇、二等奖12篇、三等奖29篇;高中组99篇,其中一等奖5篇、二等奖6篇、三等奖11篇,其余均获优秀奖。此外,还有14位教师被评为“优秀指导老师”, 25所学校获得“优秀组织奖”。 
  即日起,我们将精选本次获奖的优秀“好文章”与大家分享,一同欣赏这些佳作。

  我们一堂诗词启蒙课
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(5)班  李沄朵
指导老师:黄贻萍


  在读经班时,老师带我读《笠翁对韵》的“十灰篇”。其中有一段充满画境的对仗句,引起了我的好奇。句子里描述的地方是我曾经住过的杭州,但我有点不确定。这个句子是:“绿柳沿堤,皆因苏子来时种;碧桃满观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”我向老师求教心中的疑惑:“老师,句子里说的都是杭州,对吗?”我在杭州西湖游走过两边栽满柳树的苏堤,苏堤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在杭州当县令时疏浚西湖,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,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。人们为了怀念他,把这座堤称作苏堤。
  “绿柳沿堤,皆因苏子来时种。”这一句如同一条线索,不禁让我想起了他感怀西湖美景的名篇:
  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  跟随这首诗,记忆中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:那是今年早春的西湖边。日暮、远山、游船、碧波、柳枝,一步一景地行进在画里。在画境里停下来,静静地凝视湖面跃动着的夕阳,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东坡先生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赞颂。我居然有点恍惚的感觉:此刻我亲身感受着的西湖,和我无法看见的、历史中的西湖,都是如画、如诗般的存在着!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穿越吗?
  当我还沉浸在穿越的遐想无法自拔时,老师仿佛看出了我内心的不确定。她说:“你拿不准的是后半句——碧桃满观,尽是刘郎去后栽吧。”句子的字面意思是:“玄都观栽满了粉嫩的桃花,那都是在刘郎走后种下的。这里的刘郎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。他在春天里从被贬地朗州(湖南常德)回到京城长安后,重游京城名胜玄都观后的即兴之作:
  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
  玄都观当然不在杭州,而是在唐代的京城长安,也就是今天的西安。只可惜玄都观逐渐被废弃,只留在刘禹锡的诗文里。
  “老师,西安,我没去过。但是,刘禹锡我知道!”我兴奋地告诉老师。“我记得他的《乌衣巷》”。我不假思索地诵念起来:
  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  老师听我念完后,高兴地对大家说:“今天这两句对仗句,让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游走了中国三个著名的城市:一个在杭州西湖,第二在长安玄都观,第三个在南京乌衣巷。编撰《笠翁对韵》的李渔先生是不是很厉害!他取历史上著名的诗篇、美文作经线,拿人物当纬线,用人物亲历的人生感悟来升华句子的内涵。在这个对仗句里,前一句拿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杭州,依然文心饱满,以西湖为起兴;后一句则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回还京城、故地览胜的感叹来呼应上一句并且留下耐人寻味的“去后栽”来收尾。这两句看似都在描述名胜景致,实则借景抒情,吐露诗人对时间沧桑的人生感怀!”
  “老师!”我有一点点明白,“诗词虽然是文字,却能铺展成一幅长长的画卷,就像苏东坡的‘饮湖上初晴后雨’,在刘禹锡桃花烂漫的玄都观里,仍然可以体会出诗人倾述于其中的感情!”
  一堂短短的《笠翁对韵》诵读课就这样结束了。今年暑假,当我再次游走在绿柳满堤的西湖边时,我的心里却想着玄都观里的桃花,还有西湖边没有的燕子……


评委点评:


  作者从一节古诗词课切入,巧妙地描述了一篇古诗词。虽然是文字,却能铺展出一幅幅长长的历史画卷,从而体悟出诗人的思想感情。真正的相遇在最美的古诗词中。
评委:仇闽燕

信息披露 · 联络泰禾 ·
关注泰禾
版权所有 泰禾集团 Copyright © 2025 Tahoe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.
闽ICP备05005533号-2 网站建设:海西天成
x微信公众号抖音号
微信公众号
抖音号